资源类型

期刊论文 110

年份

2024 2

2023 10

2022 9

2021 14

2020 4

2019 7

2018 4

2017 4

2016 4

2015 13

2014 5

2013 5

2011 3

2010 8

2008 1

2007 3

2006 1

2005 3

2004 2

2003 1

展开 ︾

关键词

海上风电 6

双目标渐进法 2

复合镀层 2

微反应器 2

流动化学 2

海上风电场 2

电沉积 2

7815 1

Bent函数 1

CMAC神经网络 1

CO2利用 1

GPS 1

T试剂 1

Walsh谱 1

Walsh谱分解式 1

W-M分形模型 1

YAG激光淬火 1

Zn-Fe-SiO2 1

“1123”生态环保排放限值 1

展开 ︾

检索范围:

排序: 展示方式:

H2O2的高效合成及其Fenton在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中的应用 Article

李磊, 白晶, 江盼宇, 张岩, 周廷生, 王嘉琛, 周昌辉, 李金花, 周保学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30卷 第11期   页码 131-143 doi: 10.1016/j.eng.2023.02.005

摘要:

O2还原反应原位合成H2O2的利用为难降解废水的传统处理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在此,我们基于新型ZrO2/CMK-3/PTFE阴极的制备,提出了一种系统解决方案,旨在高效合成H2O2并将其应用于降解难降解有机物高的H2O2产率确保了系统中充足的•OH产生,进而实现了优异的性能,使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超过96%。这项研究基于原位高效合成H2O2,为利用电技术高效处理难降解废水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工程解决方案。

关键词: 过氧化氢     亲/疏水界面修饰         难降解有机物    

我国风开发利用创新与发展建议

朱 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79-83

摘要: 起步晚,增速快,目前我国风装机总容量全球领先,但跟随式发展思维导致风开发应用模式单一。而我国电源结构中适合调峰的灵活电源比重小,随着风装机数量的快速扩张,限电“弃风”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新能源风产业,需要从国情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获得国家“973”计划科研项目支持、源自我国的“非并网风”理论,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研究风在不上网情况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开发利用,目前已进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期,需要多措并举,使风真正成为造福我国的绿色清洁能源。

关键词: 发展模式;非并网风;成果转化    

刺激小脑顶核与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

董为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 第3卷 第11期   页码 32-38

摘要:

刺激小脑顶核为一种重要的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途径,文章介绍了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及其机制,神经保护特点及所涉及的解剖部位;重点讨论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理,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及研究前景

关键词: 神经保护     条件性     小脑顶核     刺激     脑缺血    

大规模非并网风投融资研究

杨 絮,刘 勇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75-78

摘要:

本文对大规模非并网风体系的投融资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风力发电投融资的现状。其次,对非并网风力发电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大规模非并网风投融资的可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索,以期积极推进非并网发电体系的发展。文章最后还提及了非并网发电投融资面对的问题及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非并网风;非并网风投融资;政府直接投资;金融投资;资金引进;项目合作融资    

海上风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思考

刘吉臻,马利飞,王庆华,房方,朱彦恺

《中国工程科学》 2021年 第23卷 第1期   页码 149-159 doi: 10.15302/J-SSCAE-2021.01.021

摘要:

我国海上风资源丰富,且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就地消纳优势巨大,发展海上风有助于加快我国能源转型进程,助力2030 年碳达峰、2060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上风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从风电机组、海上输电、海洋工程和运维技术等四个领域归纳提炼了我国海上风发展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我国海上风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从海上风资源勘查与评估、提高能源转型认识、宏观统筹与整体规划、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海上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海上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转型     海上风     海上风重点技术    

蓄能运行有利于风等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曹楚生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 第12卷 第11期   页码 93-97

摘要: 当今水电发展受限于水能资源,在原电力开发基础上再考虑蓄能运行后可使之步入新的境界,有利于风等新能源和整个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蓄能运行         可持续发展    

神经元之间的相位同步和能量平衡 Research Article

谢盈1,姚昭1,马军1,2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 2022年 第23卷 第9期   页码 1407-1420 doi: 10.1631/FITEE.2100563

摘要: 在一类简单的神经元电路不同支路嵌入光电管和热敏电阻来设计一种功能性神经元。通过光电管的光电流和流经热敏电阻的通道电流可以控制神经元电路的场能量。神经元的放电模态同时依赖于外界光照和温度。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刺激下,两个功能神经元存在能量差。因此,在场能量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神经元之间开始建立突触连接并相互耦合。我们提出两种规则来讨论神经元之间突触耦合增强问题,神经元之间的能量差控制着神经元之间突触耦合强度的增长和突触电流变化,且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有利于维持神经元之间的能量平衡。第一类规则类似于饱和增益法,即神经元在达到完全同步之前其突触耦合强度以恒定的增益周期性增长。第二类规则指出神经元突触耦合强度以恰当的增益呈现指数型增长,直到神经元之间达到能量平衡。两个不同的神经元在突触耦合增强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相位同步。两个完全相同的神经元即使在噪声环境下,神经元耦合突触按照第二类规则增长强度依旧可以有效实现完全同步和能量平衡。此结果表明神经元突触更倾向于以指数型方式来增长其耦合强度。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外界刺激如何唤醒和激活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一步理解突触耦合电流时变的特性。潜在的生物物理机制在于外界差异性的刺激打破了神经元之间的能量平衡,因此突触耦合不断被增强来实现神经元之间能量动态平衡。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和训练智能神经元电路提供了思路,即通过设置梯度性能量分布来调控耦合通道。

关键词: 哈密能量;耦合同步;突触增强;神经元电路    

微生物合成中链脂肪酸 Article

褚娜, 郝雯, 吴清莲, 梁勤军, 蒋永, 梁鹏, 任智勇, 曾建雄

《工程(英文)》 2022年 第16卷 第9期   页码 141-153 doi: 10.1016/j.eng.2021.03.025

摘要:

微生物合成(MES)使用微生物催化剂和电化学手段促进CO2生物转化,也应用于有机废物生物炼制。

关键词: 发酵     微生物电化学     产乙酸菌     碳链延长     活性微生物    

八步连续流全合成维生素B1工艺研究 Article

姜梅, 刘敏杰, 李伟剑, 夏应奇, 陈

《工程(英文)》 2024年 第32卷 第1期   页码 230-239 doi: 10.1016/j.eng.2023.01.016

摘要:

维生素B1作为一种抗利尿和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行业,以维持神经传导、心脏和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本研究报道了由市售2-氰基乙酰胺进行的维生素B1的八步连续流全合成工艺。本研究提出的连续流工艺基于化学、工程和设备设计的创新基础,与间歇釜式工艺相比,生产的性能和安全性均有所提高。本文使用各种微通道流反应器、微混合器、连续分离设备和连续过滤器等装置,对连续流合成工艺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精确的研究和控制,包括混合、意外堵塞、溶剂切换、放热反应和避免副反应等。维生素B1全合成的连续流工艺总停留时间约为3.5小时,产品纯度高,分离产率为47.7%。该八步连续流动技术方案至少涉及绿色化学的六个关键准则。因此,连续流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安全性、减少废物污染,尤其是提高批量操作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 维生素B1     连续流合成     微反应器     连续制造    

沉积法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郭忠诚,朱晓云,杨显万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 第6卷 第4期   页码 86-94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复合沉积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多元复合沉积、多元脉冲复合沉积、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复合沉积以及功能梯度材料的复合沉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沉积     复合镀层     纳米颗粒     功能梯度材料     脉冲喷射    

瑞德西韦核碱基单元的连续流合成 Article

郭永兴, 刘敏杰, 姜梅, 陶媛, 程荡, 陈

《工程(英文)》 2023年 第21卷 第2期   页码 92-100 doi: 10.1016/j.eng.2021.07.029

摘要:

本研究通过五步连续流合成了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核碱基单元7-溴吡咯[2,1-f][1‒2,4]三嗪-4-胺。采用间歇式合成化学方法,利用广泛可用且廉价的起始原料吡咯,通过顺序流动操作成功生产了7-溴吡咯[2,1-f][1‒2,4]三嗪-4-胺。在最佳流动条件下,7-溴吡咯[2,1-f][1‒2,4]三嗪-4-胺的分离收率为14.1%,总停留时间为79 min,通量为2.96 g∙h−1,总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批处理程序中消耗的总时间(大于26.5 h)。在流动中,有利地促进了涉及危险和不稳定的中间体的高度放热的Vilsmeier-Haack 和N-胺化反应、氧化液-液双相转化及需要严格低温条件的溴化反应。这种合成方法的显著特点是,通过部署专用设备和分离单元,将后处理程序完全集成到反应序列中,从而形成一个精简的连续流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过程的效率。该方法是一种更环保、更可持续的高效、安全地制备核碱基单元的方法。

关键词: 流动化学     连续多步合成     微反应技术     反应分离集成    

沉积Zn-Fe-SiO2复合镀层研究

张英杰,范云鹰,董鹏,罗少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 第10卷 第3期   页码 93-96

摘要:

报告了沉积Zn-Fe-SiO2复合镀层的研究结果,论述了电流密度、极间距、搅拌方式、阳极数量及排布方式、添加剂等对Zn-Fe-SiO2复合镀层的影响及试验所取得的技术指标

关键词: 沉积     复合镀层     Zn-Fe-SiO2    

电化学微反应技术的工程研究进展——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 Review

郑思源, 闫俊妤, 王凯

《工程(英文)》 2021年 第7卷 第1期   页码 22-32 doi: 10.1016/j.eng.2020.06.025

摘要: 近年来,微反应技术在合成研究中的应用缩短了离子的传递距离并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积,从而促成了高效、连续且易于规模化的合成技术。本文从过程强化的角度讨论了在合成中使用微通道的工程优势,分析了最近报道的电化学微反应器中的流型和传质行为,并列举了反应器放大的典型例子。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在微反应器中进行合成的许多科学规则和工程特征都有待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了潜在的研究重点,认为其对新型合成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电化学     合成     微反应器     流动化学    

我国风高效利用技术趋势及发展建议

石文辉,白宏,屈姬贤,王伟胜,黄其励

《中国工程科学》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页码 51-57 doi: 10.15302/J-SSCAE-2018.03.008

摘要:

我国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仅次于煤和水电,正在实现从补充电源向替代电源的转变,未来有望在能源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为实现未来我国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目标,促进风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实现我国风高效利用,阐述了我国目前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大规模风集群控制与优化调度、风综合利用、多能互补利用、分布式接入与控制等几个技术方向,提出了未来我国风高效利用的技术趋势,从风与大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市场机制建立、行业管理和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促进风高效利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效利用     优化调度与控制     多能互补系统     综合利用     分布式接入与控制    

建立非并网风适宜产业的指标体系研究

刘 勇

《中国工程科学》 2015年 第17卷 第3期   页码 60-66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非并网风适宜产业指标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原则,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以及各个指标的科学涵义和计算方法,并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分析。本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包含4个方面的宏观指标群,分别反映非并网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以及风随机波动性特征;第二层反映在第一层次里各个宏观指标群的具体构成指标状况。

关键词: 非并网风;适宜产业;指标体系    

标题 作者 时间 类型 操作

H2O2的高效合成及其Fenton在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中的应用

李磊, 白晶, 江盼宇, 张岩, 周廷生, 王嘉琛, 周昌辉, 李金花, 周保学

期刊论文

我国风开发利用创新与发展建议

朱 军

期刊论文

刺激小脑顶核与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

董为伟

期刊论文

大规模非并网风投融资研究

杨 絮,刘 勇

期刊论文

海上风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思考

刘吉臻,马利飞,王庆华,房方,朱彦恺

期刊论文

蓄能运行有利于风等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曹楚生

期刊论文

神经元之间的相位同步和能量平衡

谢盈1,姚昭1,马军1,2

期刊论文

微生物合成中链脂肪酸

褚娜, 郝雯, 吴清莲, 梁勤军, 蒋永, 梁鹏, 任智勇, 曾建雄

期刊论文

八步连续流全合成维生素B1工艺研究

姜梅, 刘敏杰, 李伟剑, 夏应奇, 陈

期刊论文

沉积法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郭忠诚,朱晓云,杨显万

期刊论文

瑞德西韦核碱基单元的连续流合成

郭永兴, 刘敏杰, 姜梅, 陶媛, 程荡, 陈

期刊论文

沉积Zn-Fe-SiO2复合镀层研究

张英杰,范云鹰,董鹏,罗少林

期刊论文

电化学微反应技术的工程研究进展——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

郑思源, 闫俊妤, 王凯

期刊论文

我国风高效利用技术趋势及发展建议

石文辉,白宏,屈姬贤,王伟胜,黄其励

期刊论文

建立非并网风适宜产业的指标体系研究

刘 勇

期刊论文